通知公告

更多

最新资讯

企业风采

更多

项目申报

当前位置:首页 > 项目申报

2009年重大专项指南

点击:848 日期:2009-02-19 选择字号:
分享到:
 
一、“节能减排与可再生能源”重大科技专项申报指南(第一批)
  2009年“节能减排与可再生能源”重大科技专项坚持重点突出、实效优先的原则,面向我省节能减排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地区的重大科技需求,围绕节能减排和培育新兴产业两大目标,突出效益化、资源化、产业化导向,抓好重大关键技术的应用攻关、重大战略产品研发应用和重大科技示范工程建设,为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的各项指令性约束指标,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专项内容
  专题一 :重点行业节能减排技术集成示范(专题编号:0801)
  课题1:建筑物综合节能与建筑标准化施工技术应用示范
  项目内容:(1)节能型工业化住宅建筑技术应用示范:选择住宅小区建设项目,开展部件制造专业化、生产工业化、住宅建筑集成化研究及应用示范,形成节能环保型建筑部件制造与施工地方标准;(2)建筑物综合节能技术示范工程: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大型建筑、建筑群或工业基地,集成应用建筑物太阳能一体化技术、高性能节能环保建筑材料,实现建筑物节约用能。
  项目要求:示范工程手续齐备,建筑面积大于5000M2,其中,(1)必须由多家具有资质和技术实力的开发商联合承担,施工节时、节材、节地等指标效果突出;(2)示范工程年综合节能效果比最新的国家建筑节能标准(规范)指标提高20%以上。
  课题2:钢铁行业综合节能技术应用示范
  项目内容:选择省级以上重点建设钢铁项目,按照节能减排的理念,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在技术路线制定、工艺设计、设备选型、施工、生产(营运)管理等全过程实现综合节能减排。
  项目要求:示范工程列入省级以上重点规划,项目建设手续齐备,建设资金有保障;主要工艺和产品的技术指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综合节能减排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课题3:食品行业规模化COD减排示范工程
  项目内容:集成国际先进的适用技术,以显著降低COD排放为目标,在我省制糖、发酵等食品重点行业开展规模化COD减排工程示范,推动实现污水回用和资源化利用,为推动我省重点行业COD减排作出贡献。
  项目要求:实施对象为COD污水排放浓度高的制糖、发酵行业龙头企业,日污水处理能力不少于5000吨,污水回用率达90%以上,COD减排90%以上,示范工程污水处理成本比常规工艺显著降低。
  课题4:纺织印染节能节水新工艺及其废水高效处理新技术和产业化
  项目内容:以节能节水、显著降低印染废水COD排放、提高脱色率、浊度和氨氮去除率为目标,研制并生产高性能纺织印染废水处理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建立示范工程,提升我省纺织印染行业废水的过程减排和低成本高效处理水平,促进纺织印染行业废水零排放。
项目要求:与传统技术相比,综合节能25%以上,节水50%以上,COD减排和废水循环使用率达90%以上,污水处理成本下降1/3以上,产品实现产业化,示范工程日处理污水能力不小于3000M3。
  课题5:化工和医药行业废水过程减排及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开发与示范
  项目内容:以化工、制药工业密集区为对象,研制高浓度工业废水综合处理技术体系并建立示范工程,实现区域工业废水COD减排、中水回用和资源化利用。
  项目要求:攻克化工、制药行业污染物减排关键技术,建立废水集中治理的新模式,推动一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的示范应用,实现污水100%集中处理、COD减排达到90%以上、污水集中日处理量规模达30000M3以上,集中处理的运行成本比分散处理显著下降,推动工业园区和污水排放密集区生态化示范建设。
  课题6:大型养殖场污水零排放关键技术集成示范
  项目内容:针对大型养殖场,按照循环经济理念,采用生态链养殖新技术,实现养殖污水零排放,为有效控制和显著降低农村面源污染提供示范样板。
  项目要求:申报单位必须具备大型养殖规模,运作平稳,具有成套集约化饲养技术及配套工艺设备,实现污水零排放及粪便的资源化利用。
  课题7:优势制造业替代化和减量化技术的应用
  项目内容:面向汽车、机械、电子、船舶等我省优势制造业,以循环经济的替代化、减量化技术为重点,研发、集成具有显著节能减排效果的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新材料并建立示范工程,提升全行业节能减排科技含量和产业竞争力。
  项目要求:替代化、减量化技术具有先进性;选择多家龙头企业承担,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强,产品具有显著的节材优势、节能效果和市场竞争力。
  专题二:绿色照明创新示范工程(专题编号:0802)
  课题1:LED照明关键技术开发集成
  项目内容:重点解决LED模块化设计及封装、LED单元高效散热等重大关键技术,研发高效散热新材料并实现产业化。
  项目要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先进性、新颖性特征明显,工艺稳定、质量可靠,产品具有竞争力并实现产业化。
  课题2:“千里十万”大功率LED路灯产业化示范推广工程
  项目内容:选择5?6个地级以上市,在市政道路、高速公路、大型广场、大型产业基地开展十万盏LED路灯照明工程示范,培育绿色照明新兴产业。
  项目要求:政府部门牵头组织申报;主要采用省内企业生产的大功率LED路灯,产品符合路灯照明灯具技术要求;示范对象为在建或正在改造的工程项目,可由若干个示范单元组成,每个示范单元LED灯具不少于1000盏,示范总规模不少于10000盏,整体节能效果达50%以上。
  专题三:重大用能装备生态设计与制造(专题编号:0803)
  课题1:高端家电生态设计与制造技术及应用
  项目内容:选择高端家电生产基地,推行欧盟《关于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WEEE指令) 、《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ROHS指令)和《用能产品生态设计指令》(EUP 指令)等技术指引,实现从产品设计到制造、使用及后期处理全过程的节能环保。
  项目要求:牵头单位必须具有行业协调能力;示范企业必须是省内大型家电制造基地,建有先进完备的公共技术服务(检测、培训)体系;采用生态设计与制造技术的产品实现系列化。
  课题2:节能环保型机电装置研制及产业化示范
  项目内容:采用先进设计技术和现代精密加工工艺,开发具有显著节能、降噪效果和市场竞争力的节能环保型机电新产品,实现系列化、产业化。
  项目要求:节能效果比传统产品提高25%以上,噪音显著降低;具有替代传统产品的技术和性能优势;项目实施单位应选择2-3家大型用户单位进行新产品的示范推广。
  课题3:节能型中央空调生产关键技术与产业化
  项目内容:针对广东大型商业或工业用户,综合集成动态冰蓄冷技术、高温相变动态蓄冷技术和冰浆潜热输送等技术,研制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央空调,建设大型动态冰蓄冷示范工程。
  项目要求:中央空调系统体积小、效率高,移峰容量超过中央空调容量的50%以上,综合节电30%以上;在2-3个大型中央空调系统(不小于106kcal)中进行示范应用。
  专题四:可再生能源重大装备研制与产业化基地(专题编号:0804)
  课题1:太阳能发电关键设备制造与产业化基地
  项目内容:制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有品牌的太阳能发电关键设备,形成技术先进、成果转化能力强、产业集聚度高、技术人才实力雄厚的产业化基地。
  项目要求:项目列入地方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产业规划科学合理可行,措施得力,地方政府大力扶持;关键设备主要技术指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企业生产规模在同行业名列前茅,科技和经济支撑能力较强,获得生产及示范的相关资质。
  课题2:大功率风电机组产业化基地
  项目内容:制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功率(2.5MW以上)系列风电机组,建设全国先进的风电机组产业基地。
  项目要求:风电机组技术指标达世界先进水平,国产化率高;基地依托单位产能及规模大、具有高水平的风电技术检测平台,可为风电行业提供公共技术服务。
  专题五:废弃资源回收利用及产业化(专题编号:0805)
  课题1:环保型废弃橡胶制品高值化利用技术集成与示范
  项目内容:应用成熟的新型处理工艺,研制从废橡胶制取燃料油的环保型装备,提高废弃橡胶资源化回收利用水平;整个装备系统要实现连续化、全封闭生产,保证处理过程的清洁无污染。
  项目要求:单台装备年处理量超过1000吨;产品符合燃料油排放环保指标;废弃橡胶经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
  课题2:脱硫废渣资源化利用技术及产业化示范
  项目内容:采用先进的绿色制造技术,利用脱硫废渣固体废弃物生产优质钾肥。
  项目要求:本项目中试效果良好,技术先进实用,工艺流程绿色环保;建设规模万吨级示范生产线,产品硫酸钾、枸溶氧化钙、二氧化硅、氧化镁和pH等指标优于传统钾肥;重金属含量达到国家农用粉煤灰质量标准,不会对环境构成二次污染。
  课题3:石材工业废料生产人造石材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
  项目内容: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利用大宗石材加工废料生产系列高强度、高档人造石材,显著提高产品的机械性能,同时降低成本。
项目要求:人造石材料防火等级达到A1级,莫氏硬度超过3,各项性能符合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产品成本具有竞争力;示范工程年产人造石材20万吨以上。
  专题六:绿色亚运节能技术示范工程(专题编号:0806)
  项目内容:选择第十六届亚运会体育场馆、运动员村及相关市政工程为示范点,开展绿色建筑、太阳能、LED等节能技术、产品的综合集成示范,为绿色亚运提供科技支撑和示范样板。
  项目要求:亚运会组委会或其相关科技、建设组牵头组织,省市区联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体现技术成熟、保障得力,实施到位,效果突出。
  专题七:规模化区域能源管理与优化控制技术应用示范(专题编号:0807)
  课题1:兆瓦级分布式能源成套技术及应用示范
  项目内容:针对电、热和冷集中供应区域的用户单位(重点是大型医院、大型商场),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装备,建立兆瓦级分布式能源系统装置。通过高品位能源(油、气)的多级利用,实现热、电、冷多联供,显著提高区域整体能源效率,为大规模推广应用分布式能源系统建立示范工程。
  项目要求:实施对象必须具有稳定的电、热和冷负荷,现有变压器容量不小于8000KWA,日最低用电负荷不小于0.4MW,热电负荷比不低于40:60;分布式能源系统整体效率不低于75%;装置年运行时间不少于5500小时。
  课题2:辅助管理用大宗能源使用监管平台研制与应用
  项目内容:针对工业区等用电集中区域,建立电力实时监控系统,实现对电力总量的网络化、实时化、智能化监管,为电网总调度提供分析数据和决策参考。
  项目要求:采用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构建管理平台(数据采集、传输、软件开发、后台处理、决策支持等),实现数据采集实时,传输可靠,远行稳定,监管有效。
  (二)申报要求
  除符合申报通知的总体要求外,还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1、项目申报单位以课题为申报单元组织申报,每个课题可以分解分课题,设立分课题牵头单位与负责人;
  2、联合申报单位必须确定一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总负责人,负责统一组织和协调项目申报和实施;
  3、申报单位原则上以企业为主体,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申报单位应处于同行业领先地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具有较强的组织策划和市场开拓能力,具备与专题内容相关的研发实力和基础,较强的产业化条件,具备实施项目的资金、人才等保障条件,并承诺为项目实施提供1:4的配套经费,项目实施地必须在广东省境内;
  4、联合申报各方须签订共同申报协议,明晰各方任务、节点目标、经费安排和知识产权归属等,牵头申报单位对联合申报各方的申报资格进行审核,并作为课题实施的第一责任人承担总体责任;
  5、项目的实施必须在地区或行业具有一定影响力,得到所属地区政府部门的支持,并提供给予1:1资金配套的相关证明材料。
  联系人:袁海涛
  联系电话:(020)83163837
  二、“产业共性技术”重大科技专项申报指南(第一批)
  (一)专项内容
  专题八:广东省轻工机械产业共性技术(专题编号:0808)
  广东是我国轻工业大省,2007年广东轻工业总产值11047.8亿,占全国轻工总量的30%。其中包装印刷行业产值1200亿,占全国的1/3左右;塑料制品行业产值1700亿,占全国总产量的23%,居全国首位。随着轻工制造业的发展,广东省的塑料成型机械、包装印刷专用设备制造和食品饮料专用设备、制药专用包装设备、陶瓷机械、木工机械等轻工机械行业发展迅速,年产值上千亿元。珠三角和汕头地区已成为著名的包装印刷设备制造业基地,东莞、深圳、惠州、佛山等地也逐渐形成塑料加工的产业集群和设备生产基地,广东轻工机械已形成较高生产集中度的产业集群和一批规模较大的重点骨干企业。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我省轻工机械还面临诸如自动化程度不够高、能耗高、关键装备需要进口等问题,迫切需要应用先进制造技术、信息化技术,开展轻工机械产业共性技术的研究与装备开发。
  本专题作为轻工装备行业首期启动项目,选择包装印刷设备、塑料成型设备以及电子照明、家电等轻工行业的自动化生产线作为先期研究攻关内容,以节能、节材、高效、智能化以及降低劳动强度、改善劳动环境为目标,围绕制约广东轻工机械装备升级换代的关键共性技术组织攻关,形成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研究开发一批高效低耗的、智能型成套设备和数字化高新技术产品,以提高我省轻工成套装备技术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课题1: 包装印刷装备关键技术开发
  研究内容:数字制版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研制出具备数字化集成控制与管理的直接雕刻制版机、激光成像设备,并实现产业化;印刷涂布设备自动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干燥系统仿真优化设计,开展印刷涂布设备干燥系统仿真优化设计软件开发、干燥系统数字化自动控制系统研制、干燥系统节能减排技术优化工艺应用、干燥系统的优化运行工艺数据库建立、干燥系统的可适应设计方法;高精度数控多色印刷模切设备及其数字化设计制造共性技术研究,进料/印刷/模切/送出各部分均采用高精度伺服电机及同步带驱动,构造国内首创的数字式印刷模切机的三维设计与制造通用平台,平台具有印刷模切机数字化模块设计、运动仿真、分析优化、数字化制造等功能,为行业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
  要求: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雕刻制版机、激光成像设备,满足个性化制版需求,印版幅面可达2800mm×2000mm;印刷涂布设备可节约能耗25%以上,主要的热废气排放总量下降20%%,同时开发出“印刷涂布设备干燥系统仿真优化设计软件”;开发包括7组印刷机组的(目前国内水平: 6组:世界先进水平:8组)高精度数控多色印刷模切设备一套,达到每小时不低于16800件的生产速度,±0.25mm的套印精度(目前国内水平:≤±0.5mm,世界先进水平:±0.25mm)。
  课题2:高效节能塑料成型设备开发
 
  研究内容:高效率、短流程塑料加工技术与装备研发,将“基于拉伸流变的高分子材料塑化输运方法”应用于塑料挤出、混炼、以及注射成型加工过程,研究开发一系列高效率、短流程塑料成型加工技术及关键装备,用叶片塑化输运单元替代高耗能的传统螺杆塑化输运;研制新一代多层共挤塑料复合薄膜成型装备,开发五层以上复合薄膜制备技术,节约昂贵资源,减少污染;开发薄膜厚度自动控制设备,研究开发数字化薄膜装备及其在线测厚和控制技术及系统,实现自动配料、计量喂料、冷却速度可控、薄膜厚度在线测量等功能;开发高速PET瓶饮料吹瓶自动化装备,实现塑料瓶生产的质量在线控制。
 
  要求:开发出高效率、短流程塑料挤出装备、注射成型装备和混炼加工装备并实现产业化,在保证制品质量的前提下,较之相同加工能力的常规螺杆式设备,制品加工能耗降低25%以上,设备体积、重量减少15%以上;复合薄膜层数5-7层,单层厚度可达2μm;开发薄膜厚度自动控制设备,生产的薄膜厚度误差≤±3.0%;喂料称重控制系统各组分控制精度达到0.1%;高速PET瓶饮料吹瓶装备最高产量达33000瓶/小时,整机效率达到95%。
  课题3:轻工行业自动化生产线的研究与开发
  研究内容:基于机器人技术,围绕轻工行业对检测、称重、封装、涂胶、组装、包装、喷码、码垛等工序自动化的共性需求,进行自动点胶设备、自动在线检测设备、自动包装设备、多自由度机器人的开发;开发具备自动封装、在线检测等功能的LED照明行业的自动化生产线,解决产品的质量可靠性问题;开发具备自动涂胶、喷码、检测功能的家电行业的自动化生产线,解决质量稳定和危害操作工人身体健康的问题。攻克大负载多自由度机器人及其驱动控制系统的开发和高速、高精度在线检测的难题。
  要求:分别开发出适用于电子照明、家电、家具等行业的3条自动化示范生产线。研制的大负载多自由度机器人负载能力大于100kg,定位精度优于0.5mm;高速、高精度检测分级设备相对尺寸检测精度优于1/1000;误检率:0.05%以下。
  课题4:轻工机械产品质量控制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轻工机械产品稳健设计方法与应用示范,结合轻工机械产品定制化与个性化等特点,研究开发既能提高产品质量又降低成本的分析性稳健设计技术,并以轻工机械产品为载体,通过建立基础数据与设计规则库、设计参数与变量库等,结合行业企业,进行产业应用示范;面向制造过程的产品质量动态控制系统,开发对制造企业具有广泛适用性的产品质量动态控制应用软件系统,支持制造过程中的产品质量数据实时采集,对制造过程现场测量数据进行实时的分析和反馈,实现制造过程中的产品质量动态控制和预警式的产品质量管理。
  要求:①针对包装印刷机械等轻工机械产品,开发分析性稳健设计的辅助设计软件工具集;②开发对包装印刷机械等制造企业具有广泛适用性的产品质量动态控制应用软件系统一套③在3个以上的典型轻工机械行业企业进行应用示范,降低产品关键部件生产成本10%以上。
  专题九:广东省陶瓷产业共性技术(专题编号:0809)
  2007年广东建筑陶瓷墙地砖的产量为23亿m2以上(产值约1150亿元人民币),约占全世界产量的25%,约占全国产量的50%左右;卫生陶瓷产量5000万件,约占全国产量的50%;日用陶瓷产量为40亿件,约占全国产量的30%; 2007年广东陶瓷出口总值达30多亿美元,占全国陶瓷出口总值的50%左右。陶瓷产业是我省重要的传统支柱产业。
  本专题依据《广东省建筑陶瓷技术路线图》,针对我省陶瓷产业(包括日用、建筑、卫生陶瓷及相关配套产业)发展存在的共性技术难题,在省内已有技术和产业的基础上,集成国内力量重点对传统陶瓷功能化、低温烧成、成形及加工、热系统节能减排、工业废渣和低品质原料利用等方向的产业共性技术进行攻关,实现若干产业共性技术突破,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并建成示范装置,提升传统产业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课题1:产品技术领域:传统陶瓷低温烧成及功能化技术研究与开发
  研究内容:1、轻质、隔热、保温陶瓷材料技术的研究与开发;2、陶瓷表面功能化技术的研究与开发;3、低温烧成陶瓷技术的研究与产业化
   要求:轻质、隔热、保温陶瓷材料导热系数≤0.25w/m•℃,抗压强度≥10MPa,产业化后年产量≥50万m2;陶瓷产品经过表面功能化技术处理后其性能要明显优于传统陶瓷产品,实现自洁、光催化、抗静电、疏水、疏油中的一种或数种,技术指标达到行业中公认的先进标准要求;低温烧成陶瓷的烧成温度比同类材质降低30~50℃,单位产品烧成能耗降低10%以上,烧成时间缩短10%以上。包括高档陶瓷坯釉料配方及装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课题2:原料技术领域:低品质原料及工业废渣利用的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研究内容:低品质原料利用及高品质原料替代的研究与开发;利用工业废渣生产传统建筑陶瓷及新型建筑陶瓷材料的产业化技术开发。
  要求:低品质原料利用率50%以上,高品质原料替代率30%以上;工业废渣在配方中的掺加量达40%以上
  课题3:装备技术领域:陶瓷原料制备、成形及加工先进技术装备的研究与产业化
  
  研究内容:连续球磨机及自动配送料系统技术装备;粉料干法造粒技术装备;日用陶瓷成形及加工技术装备;陶瓷深加工先进技术装备
要求:连续球磨机比同等产量间歇式球磨机节能15~20%,实现自动配送料;开发出粉料干法造粒技术装备,同时节能30%以上,车间粉尘浓度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开发出先进的振动塑压、压力注浆等成型设备及与其相配套的工艺技术,建设日用陶瓷智能化示范线;陶瓷深加工装备磨削能耗降低30%,磨削成本降低10%。
  课题4:清洁生产技术领域:生态陶瓷工业产业化技术开发
  研究内容:适用于生态陶瓷生产的原料制备技术的研究与产业化;适用于生态陶瓷生产的成型技术研究与产业化;适用于生态陶瓷生产的烧成技术及余热利用技术研究与产业化;适用于生产陶瓷生产的低成本高稳定性脱硫除尘技术研究与产业化;适用于生态陶瓷生产的陶瓷深加工技术研究与产业化
  要求:建设生态建筑、日用陶瓷工业示范生产线各一条,该示范生产线的基本要求:节约用地10%,综合节能10%,原料降耗20%,SO2 <300mg/Nm3,烟尘<80 mg/Nm3,CO2排放减少20%,工业污水全部回收利用,固废利用率95%以上,厂界噪音小于65分贝。
  专题十:广东省家电产业共性技术专项(专题编号:08010)
  我省是家用电器制造业大省,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家电生产和出口基地之一。大小家电产品门类品种齐全,拥有显著的产业优势。2007年,广东省家电产业销售收入3400亿元人民币,出口总额213.8亿美元,分别占全国的57 %、71%,销售收入位居全国第一;其中家用电冰箱产量807.8万台,出口量757.9万台,空调器产量4601.9万台,出口量1613.2万台。2007年,中国小家电产品产量达到14.4亿台,出口量达到10.72亿台,广东小家电产品出口量占全国60%以上,在广东外贸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家用电器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节能降耗减排的挑战,欧盟的《关于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关于在电气电子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 》、《耗能产品生态设计框架指令》,以及国际国内有关环保指令的出台,给我省家电产业的制造和出口提出了新的课题。家电产业发展的形势,要求全行业通过技术创新去积极应对。当前,实现我省家用电器的绿色设计、绿色制造和绿色回收,是实现产业升级换代的迫切需要。
 
  本项目拟重点围绕典型家电产品,开展绿色设计技术、绿色生产工艺技术、绿色产品、绿色回收处理等共性技术研究,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典型工艺和重点新产品,实施具有示范作用的应用工程,形成我省家电绿色制造的技术体系和自主创新能力,从而为家电行业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跨越绿色贸易壁垒和培育新兴产业提供共性技术支撑。
  课题1. 典型家电产品低成本无铅制造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
  研究内容:依托我省优越的电子信息无铅产业市场需求环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基础,开展自有知识产权的低成本的无铅焊接材料、高性能低成本无铅片式元器件、低氧化渣的无铅波峰焊接设备、无铅电子制造工艺兼容性研究以及典型家电产品无铅焊接可靠性等无铅制造领域关键技术研究,并进行研究成果的应用推广。
  要求:形成自有知识产权的无铅焊接材料、器件及设备。形成的无银焊料比现有的SAC305降低成本15%以上,与SAC105性能相当,与之配套使用的助焊剂透锡能力大于80%;无铅波峰焊接设备使用过程中可减少无铅焊料氧化渣的产生量,即产生的氧化渣量<3kg/8h(目前通常为6-83kg/8h);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与国际同类产品水平相当的大功率MLCI产品(3216以上规格的MLCI最高额定电流1A以上,品质因子Q55以上),其销售价格是普通大功率片式电感的价格的20%左右。
  课题2. 典型家电回收与再资源化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
  研究内容:电子电器拆解、破碎和分选共性技术及成套设备。开展废旧电子电器回收体系的研究,研究和建立废旧电子电器产品的回收体系,包括逆向物流体系、相关配套政策法规等。主要内容包括电冰箱、空调回收处理共性技术及设备。
  要求: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建设年处理能力3万台以上的冰箱回收示范线,回收率达到75%以上,无害化率100%。
  课题 3. 典型小家电产品绿色设计共性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绿色设计方法研究,从绿色材料选择方法,节能降噪设计、易  于拆卸回收等各方面建立绿色设计规范。绿色小家电产品评估方法与评价软件支持工具的开发。小家电产品能效标准制定及测试技术研究,根据小家电产品能效检测的要求建立精密测试系统。针对典型产品电饭锅/电饭煲和搅拌机/果汁机两类典型进行绿色设计的应用示范,并实现批量生产。
  要求:项目成果在企业推广应用,电饭锅/电饭煲和搅拌机/果汁机两类典型绿色产品实现年产规模800万台(套)。
  课题4. 家电智能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
  研究内容: 家庭电器互联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变频压缩机驱动模块的研究与应用;家用多联空调优化控制节能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要求:智能用电控制装置具备年产10000套以上的能力并推广应用;相关企业应具备年产50000套以上多联空调机组的生产能力;能效比现有机型提高10%以上,制冷制热时温度控制精度达到±0.5℃;开发PMSM直流压缩机核心驱动算法以及具有自适应调节压缩机参数的柔性算法的15A、20A、30A PMSM压缩机控制模块;模块被至少两个企业应用至少100万套;核心技术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课题5. 高效节材冰箱压缩机的开发及应用
  研究内容:优化设计低噪声的压缩机外壳;优化器气体流动系统;单相异步高效电机;高精密铸铝汽缸座代替传统的铸铁汽缸座;精密冲压低碳钢和铸铁组合曲轴代替传统的铸铁曲轴。
  要求:研发出的压缩机,其高效节能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即压缩机性能系数(COP=制冷量/输入功率)达到1.60-1.9w/w);压缩机单台重量从目前的8-10 kg降低到5-6.8 kg;产能指标: 300万台/年以上。
   
  专题十一:高品质工业铝材产业共性技术(专题编号:0811)
  广东省铝加工业在国内具有突出的地位,特别是铝建筑型材具有绝对的优势。广东铝产业密集度高,产业链完整、配套产业实力雄厚,已形成明显的产业规模优势和品牌优势。当前,广东铝产业的发展正处在重要的转型时期,在继续保持广东优势的建筑铝型材加工产业的同时,加快发展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工业铝材加工,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使企业从产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进而向技术创新型转变的重要举措。
  高品质工业铝材产业共性技术研究是依据广东省铝工业技术路线图提出的研发需求,重点突破铝加工产业链上熔炼、挤压、表面处理及合金开发环节的共性关键技术。主要研究高品质铝合金熔体洁净化、细晶化技术,改善熔体组织,全面提高铝合金的质量和综合性能。开发高性能易切削新型铝合金,攻克高精密挤压型材加工工艺和控制技术,突破传统铝合金热加工工艺中合金组织粗晶化的共性技术。开展质量可控的无铬化表面处理技术研究,解决制约铝工业发展的世界性难题。开发复杂型材在线淬火和控制冷却技术与装备,全面提升我国铝加工工艺和装备的整体技术水平。项目实施并完成后,可形成汽车、电子工业用高品质工业加工材示范生产线5条,实现经济效益6.65亿元以上。
  课题1:铝熔体净化、晶粒细化技术研究及其在高品质工业铝型材上的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高品质铝合金熔体洁净化、细晶化技术,研究铝合金熔体氢及夹杂物去除技术,控制铝液中气体和夹杂物含量;研究晶粒细化剂的合成及化合物颗粒尺寸形态控制技术,开发高效环保型铝合金晶粒细化剂的制备方法;通过熔体净化和在线晶粒细化技术,改善熔体组织,全面提高铝合金材料的质量和综合性能。
  要求:1)晶粒细化剂中化合物均呈均匀弥散分布,颗粒相小于2.0μm达到90%以上,块状相小于40μm达95%以上,无夹杂物,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铝合金熔体在线晶粒细化后晶粒度达到一级;3)含氢量在0.12ml/100gAl以下,5mm以上的夹杂物去除率达70%以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4)铝合金材料中金属间化合物颗粒数量小于1000个/mm2,颗粒平均尺寸约为1.9~2.1mm,达到国际先进水平;5)电子等工业用高品质铝型材年产值1.5亿元以上。
  课题2:高性能、高精密、超细微结构铝合金材料研究与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新型环保易切削合金多元化微合金成分设计及优化,研究热加工工艺和热处理工艺,大幅度提高合金材料的加工成品率,并替代进口产品;通过高精密型材模具设计及制造技术、在线淬火冷却控制技术、型材挤压工艺优化及精矫技术,实现高精密工业型材的生产制造;研究高性能铝合金热加工过程组织粗化和形成粗晶环的机理,通过优化合金的化学成分、分级均匀化处理、分级固溶处理、反向挤压工艺,实现合金组织细晶化。
  要求: 1)高性能无铅易切削2系铝合金材料:抗拉强度σb:420MPa,屈服强度σ0.2:360 MPa,延伸率δ:12%;力学性能、切削性能及耐腐蚀性能均达到传统含铅2011合金的水平,产品通过欧盟ROHS测试标准,产品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3)建立电子工业用无铅易切削2系铝合金产品挤压生产线,可实现年产值2000万。2)高精密铝合金型材:单位长度扭拧度≤±0.2mm;装配尺寸部位公差精度范围≤0.2mm;壁厚公差精度范围≤0.2mm;建立汽车工业用高精密铝合金型材的的生产线,实现年产值6000万元。3)超细微结构6061铝合金材料:材料的晶粒平均尺寸比普通方法生产的产品细化50%以上,达30μm,处国内领先水平;材料无粗晶环生产,解决铝合金挤压加工的世界性难题;建立汽车工业用6061铝合金产品的生产线,其销售量1000吨/年,实现产值3500万元/年。
  课题3:铝合金型材无铬表面钝化技术
  研究内容:进行药剂筛选及配方设计,研究工艺与转化膜综合性能、外观之间的影响关系;开发非铬钝化槽液工艺稳定性与长效性的控制技术;研究面向产业化应用的槽液分析检测方法,研制出适宜工业化推广应用的环境友好型非铬化学转化处理液体系的研究,建立铝型材无铬化处理示范生产线。
  要求:1)无铬转化膜成膜参数指标:①外观有色,可肉眼识别;②室温下1-3min快速成膜;③膜厚1~2μm;2)无铬转化膜喷涂聚酯粉末涂料后产品的性能指标符合GB 5237.4-2008的标准要求。3)无铬转化处理液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槽液使用6个月无失效。4)处理工艺环境友好,在生产过程中不产生Cr6+有毒污染物;废水处理后达到广东省地方排放标准。5)建立年产能达10000吨的示范生产线,实现产值2.5亿元。
 
  课题4:复杂断面型材在线淬火、控制冷却技术及装备
  研究内容:研究多区段、可自动控制的风-水冷却等在线淬火多级冷却设备,研究不同截面、壁厚、合金的型材与冷却强度函数关系。建立各种不同淬火敏感性的工业铝合金(6063、6061、6082、7003等合金)的CCT相图数据库。实现复杂截面型材在线淬火系统实时控制的技术及装备。
 
  要求:1)型材在线淬火温度从500℃降低至200℃以下,满足GB/T689-2006标准。2)复杂非对称截面型材淬火后,纵向、横向温差小于15℃;3)建立一套6063、6061、6082、7003等合金的CCT相图,提高复杂截面型材成品率5%以上;4)形成可示范推广的复杂截面型材在线淬火冷却生产线,实现年产值1.5亿元。
  专题十二:广东省石油化工产业共性技术(专题编号:0812)
  课题1:石油化工乙烯焦油的综合利用技术
  研究内容:精密精馏工艺及塔内件研究;熔融分步结晶技术研究; 降粘剂的选择及加入比例研究。
  要求:预期实现的技术产品指标及知识产权;石油萘:纯度达95%以上;精萘:纯度达99.9%;甲基萘:符合作MF型扩散剂的要求;石油树脂:软化点90-120#;加热变色小于3#;灰分约为零。
  课题2:石油化工企业污水零排放技术
  研究内容:1对石化企业供、用、排水系统进行调查;提出石化企业的供、用、排水系统优化方案;开发低浓度(达标)污水适度处理工艺;针对低浓度污水水质,筛选污水回用循环水配方和开发运行工艺;开发高浓度(含盐)污水处理及回用工艺。
  要求:完成供、用、排水系统优化方案,使污水实现低成本处理和回用;完成低浓度(达标)污水回用循环水系统配方筛选和运行工艺开发,及工业试验;完成高浓度(含盐)污水处理及回用工艺开发。
  专题十三:通信及信息产业共性技术” (专题编号:0813)
  课题1:无线终端小型化及省电技术
  研究内容:开展移动终端的功耗特性与热设计技术研究;小型化移动终端的硬件/软件一体化设计;多模多功能多技术集成的移动终端的小型化技术与省电技术研究。
  要求:针对无线终端的小型化要求和发展趋势,开展节能及省电关键技术研究,产生一批具有创新性及自主知识产权的无线终端小型化和节能省电技术成果,推进相关技术的应用研究和产业化。申报单位提供下列指标(但不限于)的具体建议:
  移动终端的小型化尺寸,无线集成度(2G+3G+3.5G),各频段的无线性能指标,峰值数据速率,功耗指标,温升指标;芯片的主要功能及框架;芯片的制造工艺; 总体架构、软硬件设计;产品特点及产业化能力;向国内、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技术文稿数量和预期采纳率;申请发明专利数和预期授权率。
  课题2:近距离超高速无线通信技术
  研究内容:近距离超高速无线通信传输技术方案,包括物理层设计、信道估计与同步技术、射频与天线的设计方案、自适应传输编码技术;近距离超高速无线通信组网技术,包括MAC 协议算法与组网路由技术,设计实现多个增强网络性能的算法,创建MAC 协议仿真平台。
  要求:要求开展具有实用价值的近距离超高速无线通信传输技术方案与组网技术研究,解决密集用户的覆盖问题,开发我国自主创新的近距离超高速无线通信网络技术,推动近距离超高速无线通信技术的标准化和产业化,为无线城市、无线校园、无线家居等应用提供核心技术。
申报单位提供下列指标(但不限于)的具体建议:
  无线链路的峰值数据速率;节点无线通信距离;发射功率;网络覆盖能力;系统容量;向国内、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技术文稿数量和预期采纳率;申请发明专利数和预期授权率。
  课题3:中高速传感器网络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中高速传感器网络与模型研究;中高速传感器网络MAC协议算法与组网路由技术研究;中高速传感器网络基本互联单元的跨层设计与优化技术研究;中高速传感器网络无线资源管理技术;中高速传感器网络Qos保证技术研究。
  要求:提出新的中高速传感器网络架构与模型,形成较为完备的中高速传感器网络关键技术体系,搭建示范验证环境,开发形成一套中高速传感器网络实验验证系统,为标准化、下一代无线传感器网络演进提供技术支撑。申报单位提供下列指标(但不限于)的具体建议:
中高速传感器网络的吞吐量性能、网络时延性能、流量性能与覆盖性能;向国内、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技术文稿数量和预期采纳率;申请发明专利数和预期授权率。
  课题4:软件信息安全研究和电子政务涉密信息系统国产应用平台
  研究内容:信息安全保护和加密处理技术;病毒防护处理软件;电子政务涉密信息管理标准和处理协议,国产电子政务涉密信息处理系统平台。
  要求: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课题5:卫星导航产业共性技术及产业化应用系统
  研究内容:开展卫星导航关键器件如测量型天线(零相位、抗多径、多频点);多系统导航型(兼容)天线;BD-2/GPS等多模兼容射频芯片、基带芯片研究及基础算法研究,完成BD-2/GPS等多模兼容定位终端研制。面向交通、物流的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及导航应用产品检测系统。
  要求:研制出适合规模化生产的天线、芯片、主板及可应用于产品的基础算法等,综合定位精度达到:水平10m,垂直10m(PDOP小于2.5);提出面向交通、物流的大型应用服务创新模式,结合重大工程研制面向交通营运车辆、物流的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平台。
  专题十四:汽车产业环境适应性共性技术(专题编号:0814)
  集中突破汽车产业在环境适应性、环境友好材料、电磁兼容性、可充电电池等方面的关键共性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技术、装备与服务能力,使所研究方向的技术接近国际先进,推进广东省汽车产业的发展。
  课题1:汽车环境适应性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与应用
  研究内容:系统积累汽车材料或整车在全球典型自然环境条件下的环境适应性数据,掌握环境适应性规律;研究自然环境试验与人工模拟加速试验之间的相关性,研究针对汽车产品的环境适应性试验、检测与评价技术,研发环境适应性试验设备,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满足企业技术要求的环境适应性标准架构,完成研究成果向技术服务能力的转化,具备为省内外汽车企业提供环境适应性技术支撑服务的能力。
  要求:①汽车环境适应性标准或规范5项以上;②汽车环境适应性试验、检测与评价技术2~3种;③基础数据库系统1套,数据量2000条以上;④汽车环境适应性试验设备1~2种。
  课题2: 环境友好汽车材料
  研究内容:研究并掌握汽车材料中污染物来源,采取相关的措施研发环境友好材料,使材料达到国内外主要汽车整车企业的标准要求,也同时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要求;研究并掌握汽车材料VOC、ELV、毒理性、腐蚀相关的分析、检测技术,能够对汽车材料进行符合国内外主要标准要求的评价。
  要求:①汽车材料VOC含量,要符合VDA标准要求的≤50μgC/g的标准,获得主要汽车厂的认可和使用,形成年产2万吨的规模;②掌握汽车材料VOC、ELV、毒理性、腐蚀分析与检测技术,具备开展符合国内外主要标准要求的环境友好评价能力。
  课题3: 汽车电子电器电磁兼容性(EMC)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汽车电子电器产品的电磁兼容性(EMC)技术,研究汽车电子电器产品的原理、国内外法规法和国内外主要汽车企业的电磁兼容技术要求,提高汽车电子电器产品的抗电磁干扰能力,降低电磁骚扰水平,提高汽车的安全性,使其符合e/E-mark和国内外主要汽车整车企业的要求。
  要求:①提高汽车电子电器产品的抗电磁干扰能力,降低电磁骚扰水平,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达到国内先进;②具备满足e/E-mark和国内外主要汽车整车企业电磁兼容要求的检测与评价能力。
  课题4:电动汽车可充电电池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电动汽车可充电电池部件,探索解决可充电电池存在的性能不足、生产成本高等问题的方法,研究电动汽车用可充电电池材料、制备技术和制备工艺,降低可充电电池生产成本,提高可充电电池的性能指标。
  要求:①循环寿命大于1500次;② 比能量大于150W.h /Kg,比功率大于200W/Kg;③具备快速充电能力;④能够满足基本动力需求。
  专题十五:广东食品产业共性技术(专题编号:0815)
  课题1:水及功能食品共性技术
  研究内容:水质快速检测技术与水源监测预警系统研究、饮用水消毒副产物控制及消毒新技术研究、 功能性食品中生物活性物质的安全性评估及安全控制技术研究。
  要求:研制出灵敏度达到mg/L级,部分达到ng/L级的毒害有机物(例如异味物质)在线监测设备,研制水质快速检测试剂盒3种以上;全面掌握广东省矿泉水和生活饮用水中溴化物和溴酸盐的浓度情况,开发1-2中消毒副产物的检测新方法;专利技术及成果推广应用到30-50家企业。
  专题十六:重大产业技术路线图研究(专题编号:0816)
  研究内容:在广东传统支柱产业森工造纸、纺织服装、汽车、摩托车、中药现代化、化工产品和化学产品、小五金加工等产业或其中总产值高于1000亿元的细分产业中开展技术路线图研究。
  要求:以研究院所或高校,行业协会为牵头单位,联合业内骨干企业,省内外相关专家共同参与。本项目为组织性项目,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直接指导项目实施过程。
  (二)申报要求
  除符合申报通知的总体要求外,还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1、项目申报单位以课题为申报单元,主要包括技术研发和成果产业化应用两大方面内容,每个课题可以分解分课题,设立分课题牵头单位与负责人;
  2、申报单位原则上是以企业为主体的研究联合体,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每个申报项目中应包含3家以上有技术实力或产业化能力的单位,其中至少一家为企业,项目实施地必须在广东省境内;
  3、联合申报各方须签订共同申报协议,明晰各方任务、节点目标、经费安排和知识产权归属等,牵头申报单位对联合申报各方的申报资格进行审核,并作为课题实施的第一责任人承担总体责任;
  4、鼓励省市联动和部门联动,列入地方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工作重点,地级市财政或行业部门已立项或给与配套资金的项目优先支持。
  5、项目总投资规模不少于500万元,其中承担单位自筹比例不少于70%(专题十六除外)。
  联系人:陈楚祥
  联系电话:(020)83163838
  三、“华南新药创制中心” 重大科技专项申报指南(第一批)
  “华南新药创制中心”是广东省政府从2008年起启动的三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目的在于实施自主创新战略,以世界眼光谋划广东医药产业的未来发展,提高广东地区生物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根据专项总体布局和实际需要,2009年“华南新药创制中心”重大专项一是以华南新药创新中心为主体的创新药物筛选评价技术平台建设;二是以华南新药创新中心为核心,整合优势资源,实施重点新药研发创制专题建设。
  (一)专项内容
  专题十七:创新药物的筛选评价技术平台建设专项(专题编号:0817)
  建立3个具有华南特色的新药创制专业技术平台,为华南乃至我国新药研究开发的持续创新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建设目标: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新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体现华南特色,布局合理、技术先进、相互衔接的新药创制技术平台,最终形成集成创新能力的综合性创新药物研发大平台,并纳入国家新药创制体系。在本技术平台建设结束时,能获得15个左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药物的临床试验批件,其中2-3个新药获准上市。产生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课题1:生物技术药物开发平台
  以疫苗研发要求为主,兼顾基因工程治疗类药品,着重建立生物技术药物研发的原核、真核细胞蛋白表达与纯化中试生产线,并达到GMP质量标准,从而解决大规模分离纯化技术等关键技术问题。使之华南地区硬件配置合理、管理规范、服务全面的生物医药新品种孵化基地,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上有相当影响力的人用疫苗新品种研究开发技术平台。
  课题2:药物研发用灵长类动物的比较基因组学测定及其数据库
  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食蟹猴基因组数据库、疾病相关基因数据库及比较基因组学数据库,从而根本确立我省在灵长类动物模型的世界领先地位,为我省生物产业的国际CRO(合同研究)及吸引国际制药业大型机构深入合作奠定基础。
  课题3:新药申报和知识产权保护平台
  组建一支国际化的熟悉国际国内新药申报和新药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有丰富新药申报和知识产权保护经验的人才队伍,使之华南地区医药新药国际国内申报、新药知识产权保护和转移提供一流服务。
  (二)申报要求
  1、项目牵头申报单位技术力量雄厚,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和行业领导作用;
  2、专题组织方式采取“重点组织,专项申请,专家论证,突出优势”。
  联系人:关春华
  联系电话:(020)83163836

评论信息

暂无留言!
发表评论
姓名:
内容:
验证码: 点击换一个 看不清?

1.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不发表攻击性言论。
2.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3.产品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4.不支持HTML代码且留言要通过审核后才会显示,请勿恶意留言。